距離“雙11”還有半個多月,天貓已開啟預售活動。緊接著,京東、蘇寧易購、唯品會、拼多多、快手、抖音等紛紛跟進,“雙11”迎來第13年的消費狂歡。各大平臺為吸引消費者“野性下單”,依然套路不斷。對此,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發(fā)布“雙11”網購消費預警,提醒消費者謹防各類陷阱,避免被坑。
平臺預售需警惕
“預付30元定金當100元花”“超低價好貨定金開搶”……記者打開市民常用的購物平臺看到,不少大品牌專賣店已開通“雙11”預付訂購通道,能膨脹數倍的定金十分吸引人。
記者獲悉,如今各大電商平臺玩法不斷升級,一些商家通過預付定金直減的活動,吸引消費者提前支付定金。如未支付尾款,則定金不退。一些消費者對此了解不足,因而購物節(jié)常常伴隨著定金糾紛。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馬愷濃律師表示,預售通常需分兩筆付款,即頭款和尾款。很多商家標注,如不支付尾款,則已支付的頭款拒不返還,這有可能侵害消費者的合法權益。如果平臺內經營者無任何損失,其已收到的頭款可能構成不當得利,消費者可要求返還。
此外,需要提醒商家注意的是,工商行政部門曾在《網絡商品和服務集中促銷活動管理暫行規(guī)定》中規(guī)定,“網絡集中促銷組織者不得采用格式條款設置訂金不退”。針對商家玩弄“訂金不退”和“定金不退”的文字游戲,國家工商總局網監(jiān)司有關負責人表示,將訂金改為定金、提出“此定金非彼訂金,不予退還”的條款,屬于商家打擦邊球,“定金不退”仍屬霸王條款,將依照《合同違法行為監(jiān)督處理辦法》進行查處。因此,若商家如果規(guī)定“定金不退”的條款,將可能遭受行政處罰。
直播帶貨槽點多
直播帶貨如今成了最火熱的購物渠道,“雙11”更被商家和主播視為必爭之地。然而在火熱現象的背后,直播購物翻車事件頻頻發(fā)生,貨不對板、商品質量難以保障、假冒偽劣產品層出不窮、商品性能被夸大等,成為消費者投訴維權較多的問題。
對此,馬愷濃律師表示,直播購物的最大優(yōu)勢是有主播現場講解商品,增強了消費者對商品的了解,進而更加信任商品或服務,增強購物欲望。但由于直播的即時性,可能出現直播的廣告描述與實際情況不符、消費者實際收到的貨物與主播講解的貨物貨不對品等情況。此外,直播購物還涉及退換貨難、售后不及時等情況。消費者應理智甄別,不要沖動消費。購物前查看一下店鋪的評分和商品的評價,能最大限度避免被“坑”。
摸清玩法和套路
活動之所以吸引消費者,往往是其展示的價格讓消費者覺得物美價廉,甚至能“薅到羊毛”。但往往事實不如人所愿,消費者以為的“薅羊毛”,在商家眼里卻是在“割韭菜”。
市民張女士接受采訪時表示:“我在購物網站上看到有的商品特別劃算,比如這兩天就有品牌生鮮滿99元減40元的活動。我買了幾樣,一結賬卻發(fā)現根本沒享受到多少滿減福利,參加滿減活動的只有一款魚,其他商品有的滿99元減10元、有的滿199元減20元,湊在一起也沒法享受優(yōu)惠。”
馬愷濃律師表示,根據貨物的性質,不同種類貨品可使用的滿減優(yōu)惠不同,可能存在“300-30”“200-20”等多種滿減優(yōu)惠,且各類優(yōu)惠分別計量,不能互通。消費者應在網購時注意平臺的優(yōu)惠種類及平臺優(yōu)惠可否與商家優(yōu)惠及其他種類優(yōu)惠共同使用,盡最大可能維護自身權益。
新聞發(fā)布平臺 |科極網 |環(huán)球周刊網 |中國創(chuàng)投網 |教體產業(yè)網 |中國商界網 |互聯快報網 |萬能百科 |薄荷網 |資訊_時尚網 |連州財經網 |劇情啦 |5元服裝包郵 |中華網河南 |網購省錢平臺 |海淘返利 |太平洋裝修網 |勵普網校 |九十三度白茶網 |商標注冊 |專利申請 |啟哈號 |速挖投訴平臺 |深度財經網 |深圳熱線 |財報網 |財報網 |財報網 |咕嚕財經 |太原熱線 |電路維修 |防水補漏 |水管維修 |墻面翻修 |舊房維修 |參考經濟網 |中原網視臺 |財經產業(yè)網 |全球經濟網 |消費導報網 |外貿網 |重播網 |國際財經網 |星島中文網 |上甲期貨社區(qū) |品牌推廣 |名律網 |項目大全 |整形資訊 |整形新聞 |美麗網 |佳人網 |稅法網 |法務網 |法律服務 |法律咨詢 |慢友幫資訊 |媒體采購網 |聚焦網 |參考網
亞洲資本網 版權所有
Copyright © 2011-2020 資本網 All Rights Reserved. 聯系網站:55 16 53 8 @qq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