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國統(tǒng)計年鑒2021》顯示,2020年全國人口出生率為8.52‰,首次跌破10‰,而與低生育率相對應的是低生育欲望的社會環(huán)境。在熟知的“醫(yī)療、教育、買房”三大壓力之外,生育問題同樣困擾著當今女性在職場與家庭的生存狀況。從引發(fā)熱議的“95后HR提出謹防未婚未育女性騙產假”,到由“男主外,女主內”傳統(tǒng)認知引發(fā)的“喪偶式育兒”討論,懷孕女性所遭受的“母職懲罰”和家庭生育責任的分擔不均,引發(fā)了“打工人”群體對生育問題的負面思想趨勢。
為應對人口老齡化問題,生育產假是我國統(tǒng)一實施的“全面二孩”的配套制度。而近期兩會中蔣勝男、馮丹龍等代表提出的“延長女性產假”與“適當延長男性育兒假,拉近男女產假天數(shù)差異”,即是在通過“男女同休”推動男女兩性在有償工作中的機會平等,和無償家務勞動中的責任分擔,引導女性回歸生育自由與平等的職場環(huán)境。同時呼吁男性以“父親”形象參與育兒活動,抑制不平等的性別關系在家庭中的強化和再生產,最終提振生育率。
筆者認為,將男女同休產假作為解決生育問題對職場與家庭雙重影響的措施,的確有利于緩解因男女雙方產假時間差異而對女性造成的“母職懲罰”。但問題的本質——產假帶來的用工成本并沒有得到解決。如果男女雙方可同時享受長達數(shù)月甚至更長時間的帶薪產假,將為企業(yè)新增一筆額外的用工成本,因此會導致包括男性在內的“已婚未育”或有二孩三孩生育意愿的勞動者群體,在職場上遭受針對或遇冷。其次,延長男性陪產假并非讓“父親”回歸育兒活動的關鍵,倡導性別中立的家庭觀念才是合理分配育兒責任的前提。
要有效消除因休產假而帶來的社會問題,產假制度并非核心,關鍵是加速“生育友好型社會”的構建,更加合理地化解、分擔因休產假等增加的諸多成本。
在人口老齡化和少子女化的背景下,生育不僅僅是個人和家庭的事,“生育成本社會化”已經成為許多國家的主流政策。女性因生育所遭受的職場歧視多源于帶薪產假產生的用工成本,因此政府可以通過補貼企業(yè),來彌補女性職員因生育帶來的額外成本,從根本上化解“母職懲罰”。其次,還需強調性別中立的家庭觀念,強調兩性在家庭責任方面的平等,呼吁“父親”形象回歸育兒活動,以消弭“喪偶式育兒”的現(xiàn)象,構建對生育友好的社會文化環(huán)境。
另一方面,“生育友好型社會”應為育兒家庭提供多方面的幫助,分擔因育兒而增加的開銷。年輕一代“恐婚恐育”多源于生育成本的重負,因此政府可以執(zhí)行向育兒家庭傾斜的、以兒童優(yōu)先為原則的公共資源分配政策。有關方面可以從住房、交通等公共領域著手,賦予育兒家庭以更高的權重申請經濟適用房、公租房或購房公積金貸款,或是參考日韓等國,實施涵蓋生產前后醫(yī)療費用的生育保險計劃,減輕育兒家庭在各方面的開銷。
生育意愿低迷的當下,我們不應局限于產假制度上大做文章。加速“生育友好型社會”的構建,促進年輕一代對穩(wěn)固家庭關系的向往,才是提振生育率、緩解生育焦慮的應有之義。
新聞發(fā)布平臺 |科極網 |環(huán)球周刊網 |中國創(chuàng)投網 |教體產業(yè)網 |中國商界網 |互聯(lián)快報網 |萬能百科 |薄荷網 |資訊_時尚網 |連州財經網 |劇情啦 |5元服裝包郵 |中華網河南 |網購省錢平臺 |海淘返利 |太平洋裝修網 |勵普網校 |九十三度白茶網 |商標注冊 |專利申請 |啟哈號 |速挖投訴平臺 |深度財經網 |深圳熱線 |財報網 |財報網 |財報網 |咕嚕財經 |太原熱線 |電路維修 |防水補漏 |水管維修 |墻面翻修 |舊房維修 |參考經濟網 |中原網視臺 |財經產業(yè)網 |全球經濟網 |消費導報網 |外貿網 |重播網 |國際財經網 |星島中文網 |上甲期貨社區(qū) |品牌推廣 |名律網 |項目大全 |整形資訊 |整形新聞 |美麗網 |佳人網 |稅法網 |法務網 |法律服務 |法律咨詢 |慢友幫資訊 |媒體采購網 |聚焦網 |參考網
亞洲資本網 版權所有
Copyright © 2011-2020 資本網 All Rights Reserved. 聯(lián)系網站:55 16 53 8 @qq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