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資料圖】
龍山文化鳥喙足盆形鼎
《左傳·成公十三年》載:“國之大事,在祀與戎,祀有執(zhí)膰,戎有受脤,神之大節(jié)也?!边@句話翻譯成現代漢語,就是祭祀和戰(zhàn)爭是國家的兩件大事,祭祀有分祭肉之禮,戰(zhàn)爭有受祭肉之禮,這是和神靈交往的大節(jié)。由此可見,古人把祭祀和戰(zhàn)爭視為國家的兩件大事。與國家的形成過程相伴,祭祀和戰(zhàn)爭當中使用的禮器也日益成熟。
考古學研究成果表明,中國的國家作為一個實體,經過了古國、邦國、王國不同的發(fā)展階段,直到夏代才形成中國第一個奴隸制國家。具體而言,早在仰韶時代中期即廟底溝文化時期,等級分化已經開始,階層已經出現,最初的國家已“嶄露頭角”,如黃河中游的廟底溝古國、崧澤文化的東山村古國等;仰韶時代晚期開始在各地出現一個又一個古國,如遼河流域以牛河梁遺址為中心的紅山文化古國、黃河中游的河洛古國等;到了龍山時代出現了長江下游的良渚王國、長江中游的石家河王國、黃河中游的陶寺王國、黃河下游的龍山王國等。
龍山時代的禮器有了進一步的發(fā)展。從禮器的材質而言,黃河中下游地區(qū)以陶質禮器最常見。如海岱地區(qū)的龍山文化以鬶、蛋殼陶高柄杯為代表的一套酒器構成禮器;良渚文化的陶禮器以鼎、豆、簋、盉、壺、貫耳壺為基本組合方式;豫中地區(qū)以陶禮器爵、盉、觚、鬶為基本組合方式。尤其值得注意的是,龍山時代中原地區(qū)的禮器種類較多,組合比較完備,可細分為食器、酒器、兵器、工具等。夏代初期即中原龍山文化晚期的陶禮器不僅種類豐富、造型精致,而且陶質禮器甚至出現了“列器”現象。如在禹州瓦店WD2H121灰坑中出土了9件陶鼎、5件陶甕,依個體大小排列有序,專家推測或為“列鼎”“列甕”。
夏代,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奴隸制國家已經形成,禮制再次得到了發(fā)展,夏代禮制通過與王權相結合,發(fā)展成為最高統(tǒng)治者治理國家的政治手段之一。
新砦文化時期的陶禮器,有雙腹豆、觚、盉、鬶、尊形器等,繼續(xù)朝陶禮器的方向發(fā)展。到二里頭文化時期,陶禮器發(fā)展為由爵、觚、盍、鬶、尊、豆、簋、貫耳壺等組成。著名考古學家鄒衡先生早就指出,“觚、爵、雞彝、瓦足皿等四器,大都來自東方或者同東方有著密切的關系,此四器是夏文化中主要的禮器。它們的存在,應該體現了夏朝的部分禮制”。我們相信,隨著考古工作的持續(xù)發(fā)展,夏代陶禮器的發(fā)展軌跡將日漸清晰。
編輯:劉靖雯 校對:龔政明 責編:楊偉峰 終審:劉力華
關鍵詞:
新聞發(fā)布平臺 |科極網 |環(huán)球周刊網 |tp錢包官網下載 |中國創(chuàng)投網 |教體產業(yè)網 |中國商界網 |萬能百科 |薄荷網 |資訊_時尚網 |連州財經網 |劇情啦 |5元服裝包郵 |中華網河南 |網購省錢平臺 |海淘返利 |太平洋裝修網 |勵普網校 |九十三度白茶網 |商標注冊 |專利申請 |啟哈號 |速挖投訴平臺 |深度財經網 |深圳熱線 |財報網 |財報網 |財報網 |咕嚕財經 |太原熱線 |電路維修 |防水補漏 |水管維修 |墻面翻修 |舊房維修 |參考經濟網 |中原網視臺 |財經產業(yè)網 |全球經濟網 |消費導報網 |外貿網 |重播網 |國際財經網 |星島中文網 |手機測評 |品牌推廣 |名律網 |項目大全 |整形資訊 |整形新聞 |美麗網 |佳人網 |稅法網 |法務網 |法律服務 |法律咨詢 |成報網 |媒體采購網 |聚焦網 |參考網
亞洲資本網 版權所有
Copyright © 2011-2020 亞洲資本網 All Rights Reserved. 聯(lián)系網站:55 16 53 8 @qq.com